联合国高级官员近日向法新社透露,随着叙利亚长期执政者巴沙尔·阿萨德政权的垮台,2025年已有超过20万名叙利亚难民从邻国黎巴嫩重返家园。这一返乡潮标志着叙利亚危机出现重要转折。
这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背景要追溯到2011年,当时阿萨德政权对和平示威者实施血腥镇压,由此引爆了持续十余年的叙利亚内战。这场残酷的冲突导致叙利亚近半数人口——约12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,其中约600万人流亡海外。转折出现在去年12月8日,伊斯兰武装力量成功推翻了阿萨德政权,这一政治变局为饱受战乱之苦的叙利亚难民带来了返乡的希望曙光。
在黎巴嫩境内,叙利亚难民的处境日益艰难。黎巴嫩近期出台了一项颇具争议的\"自愿返乡\"计划,向同意永久离开黎巴嫩并不再申请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提供100美元的经济补助,同时免除相关行政罚款。在贝鲁特郊区的临时难民营里,许多家庭正在艰难权衡这一选择。
展开剩余52%联合国难民署副高级专员凯利·克莱门茨在接受法新社专访时透露:\"2025年开年以来,已有约20万叙利亚人自发返回祖国,这个数字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。\"虽然返乡者主要前往相对安全的哈马、霍姆斯和阿勒颇等城市,但仍有大量难民选择留在黎巴嫩。克莱门茨特别强调,联合国难民署并未主动推动难民返乡,\"每个家庭都是基于自身情况做出这一重大决定\"。
目前黎巴嫩官方数据显示该国收容了约150万叙利亚难民,而联合国登记在册的难民人数为75.5万。对于选择返乡者,联合国提供了包括房屋简易修缮、现金补助和基本生活物资在内的有限支持。然而克莱门茨坦言,叙利亚约80%的住房在内战中损毁,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需要住房援助,大规模重建工作远超联合国现有能力范围。
这位资深人道主义工作者指出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:\"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对黎巴嫩的援助资金正在减少,而对叙利亚的援助预算在增加。\"但即便如此,联合国2025年的援助计划仅筹得所需资金的20%,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。
关于返乡安全性,克莱门茨表示叙利亚各地情况差异很大,部分地区相对安全,而有些区域仍存在安全隐患。最新数据显示,自阿萨德倒台以来,已有超过200万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返回原居地。但叙利亚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——约1350万人仍处于流离失所状态,新政府不仅要应对经济崩溃和基础设施瘫痪,还要解决全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困境。
在这场持续14年的人道主义危机中,每个返乡决定都交织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。在贝鲁特郊区的难民营里,许多家庭仍在观望——他们既渴望重返家园,又担心叙利亚破碎的经济和未卜的政治前景。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实质性援助,对这些家庭而言至关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